關於我們

中國農村情況:農村人口與收入

在2000年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有12億6千5百多萬,其中農村人口佔八億多, 農村勞動力4億9千8百多萬,從事傳統農業的務農勞動人口有3億5千5百多萬人, 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只有1億4千多萬人,不足30%。

表一. 中國大陸人口構成
年份 年底總人口
(億人)年份
按城鄉分
城鎮總人口 鄉村總人口
人口數(億人) 比重(%) 人口數(億人) 比重(%)
1978 9.63 1.73 1.79 7.90 82.08
1985 10.59 2.52 2.37 8.08 76.29
1990 11.43 3.02 2.64 8.41 73.59
1995 12.11 3.52 2.90 8.59 70.96
1999 12.59 3.89 3.09 8.70 69.11
2000 12.66 4.58 3.62 8.07 63.78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中國大陸在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的發展,無論是按照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或世界銀行的標準, 還是從普通人的體驗,不多地方,尤其是那些沿海和主要的大城市都已超過了「小康水平」。 不過與此同時,在大部分農村,增長並不是一帆風順。農村地區的增長主要在八十年代。 踏入九十年代,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問題一再衝擊政府, 近年更多次成了國家領導人親自批示要重視處理的問題。

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農產品市場價格至今下跌了30%以上, 農村連續幾年出現人均收入增長緩慢。絕大部分中西部產糧區, 農村人口的務農收入已經連續幾年持續下降,農民收不抵支,增產不增收。 因此,與各大城市走向與全球經濟「接軌」的同時,是農村社區的大範圍衰落: 農民稅費負擔超重、鄉村財政負債嚴重,農村的基礎設施、農田水利和衛生醫療、 教育等都出現嚴重下滑現象。

有論者指中國農村自從1978年以來的變化特別大,實質的收入增長累積驚人。 但我們同樣不能忘記中國農村的收入起點也實在太低, 因此實際上直到2000年中國農村的人均年純收入才達到2253元; 而城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6200多元。只要看看在2000年, 量度必要糧食等開支佔收入比例的恩格爾系數,在城鎮家庭降到了39%, 但是農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卻仍然接近50%,即是收入的一半要花在基本糧食溫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農村的人均純收入包括了農村人的非農活動收入。 例如,2000年的2253元中,農業收入其實只有834元(其中種植業只有783元), 比1999年的918元(種植業收入882元)反而降低了。根據調查,在90年代, 農村人均收入與支出比例基本都是入僅足支,節餘甚少(每年平均約100元)。(見表2)

表二. 農村居民家庭基本情況
  1990 1995 1999 2000
調查戶數(戶) 66960 67340 67430 68116
常住人口 321429 301878 286348 286162
平均每戶常住人口 4.8 4.48 4.25 4.2
平均每人年支出(元) 639.06 1545.81 1917.23 2140.37
    家庭經營費用支出 162.9 454.74 470.73 544.49
    購買生產性固定資產 20.46 62.32 57.63 63.91
    稅費支出 33.37 76.96 93.06 89.81
    生活消費支出 374.74 859.43 1144.61 1284.74
   轉移性和財產性支出 47.59 92.36 151.2 157.42
平均每人年純收入 686.31 1577.74 2210.34 2253.42
   工資性收入 138.8 353.7 630.26 702.3
   家庭經營純收入 518.55 1125.79 1448.36 1427.27
   財產性收入   40.98 31.55 45.04
   轉移性收入 28.96 57.27 100.17 78.81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