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境内多丘陵地带。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 辖5镇7乡191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多人。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87611万元,财政收入为7910万元, 人均年收入为2400元(每日约0.82美元)。 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小煤矿采掘和苹果种植。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19个,县级7个,中心卫生院4个,乡镇卫生院8个。 县有三所医院,共病床580张,在职职工89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52人。 191个行政村设有187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158人,卫生员121人,接生员61人。 全县城乡卫生网路基本健全。
黄陵县卫生局近年的改革以公开选拔乡镇卫生院领导干部, 推行全员聘任制的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网路重构的道路。
2001年11月,黄陵县卫生局在20多够资格的报名者中,招聘了11名乡镇卫生院院长。 招聘後,院长的平均年龄从48岁下降为36岁,文化程度提高。
第二个突破口在於明确走向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整个思路重点在於打破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布点的限制, 与及形成进家入户丶以社区护理等为核心的服务内容。具体做法是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 服务人口1000-2000人的原则,参照地理环境的可能性,在每个乡镇卫生院部署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每所社区服务站均设在大村或乡镇,辐射周边3-5个行政村,并带动了村卫生室, 致使县以下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形成了以乡卫生院下辖的社区服务站为服务主体的新的服务网路。
根据县卫生局的要求,每所社区服务站设有药房丶门诊丶治疗室,电话和诊疗床丶消毒锅丶 常用医疗器械和资料柜等基本设施。从业人员由乡镇卫生院全额聘任人员中选择, 并按照每站至少一名医生丶一名护士兼药剂师(大站为3个职位)的要求配置人员。
在改革的开始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定位是方便群众看病的社区门诊,门诊开起来之後, 又被赋予了卫生服务的新内容。他们为农民群众进行低价或免费的健康检查, 为每个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开辟24小时急诊呼叫服务,彻底转变了原来的坐医模式。 他们变坐诊为上门,变院内服务为院外服务,变单纯的医疗服务丶防疫服务为集预防丶 保健丶健康教育丶医疗丶慢性病监测和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 走出了创建农村社区服务模式的改革之路。这场改革由於给农民以真正的实惠, 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从而使得乡镇卫生院社会效益大为提高。而社会效益启动了农民的信任机制, 致使门诊量大为上升,为乡镇卫生院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002年,黄陵县全县医疗单位的业务收入达1237.32万元,较2001年882万元增长了355.32万元, 增长率高达40%。2002年全年门诊量为20.36万次,住院4244人次,都较2001年有大幅度提高 (注二)。
黄陵县的实践经验证明,第一,改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与农民健康保障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如果说推行前者是实现後者的必要条件,那麽,後者实现的程度就是对前者的必要检验。 第二,资源能否重新配置和合理配置,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关键。而调动人力资本, 是推动卫生资源重新配置和合理配置的最佳方式。因为在中国农村的现行条件下, 卫生服务人力资本属於未被充分利用,其边际成本十分低,如果能够将其配合其他资本, 所产生的边际效益往往可以十分惊人, 从而令通过卫生资源重构达成农民健康保障的总成本没有一般未经仔细核的设想那麽高, 而效益则是十分可观。黄陵经验为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 寻求一条农民健康保障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获得双赢的道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