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
2. 制定「十五」计划,确定新的发展目标
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对科技丶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分别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十五」期间的教育发展战略要点被确定为: 巩固丶扩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果,确保其「重中之重」的地位; 努力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积极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 进行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丶教育手段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丶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为实现上述目标,《计划》提出到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4%。
3. 中小学新教材丶研究型学习
2001年秋天,全国有30万中小学生用上了多套不同版本的全新教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实行。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1999年启动。新课程标准着眼於未来社会国民素质的培养, 而非单纯学科知识的学习。新的课程体系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如小学的音乐丶美术课整合为综合性的「艺术课」; 初中的物理丶化学丶生物整合为「科学课」,历史丶地理整合为「历史与社会」。 小学和初中都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包括研究型学习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与以往所有课程均为国家统一课程不同,新的课程体系为国家丶地方丶学校三级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