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恩师境遇,令人心痛

我是广东省增城市中钧中学的物理教师,原籍甘肃。古浪县横梁乡, 横梁山村是我的出生地,而横梁学校是我小学丶初中时期的母校。

贫困就是我故乡的特色。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

不到甘肃,不知中国有多贫;
不到古浪,不知甘肃有多贫;
不到横梁,不知古浪有多贫。
然而,我却永远眷恋着我的故乡丶我的母校, 和辛勤培育过我的恩师——何玉祥老师(现任横梁学校的校长)。 1981年我以全县第2名的成绩,考入古浪县一中,1984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没有恩师的辛勤教诲,也没有我的今天。

我无法用过多的语句来描述何玉祥老师对自己学生所付出的心血,因为实在太多了。 我也时常看一些有关乡村教师辛勤育人的电视剧或报导,而我的老师比剧中人做得更多, 更值得人尊敬和永远无法忘怀。

1999年暑假,我带着全家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我的恩师。 父亲告诉我何老师的两个孩子都没有考上学,大儿子去外面打工,小女儿因多次复读也没考上, 心理压力过大,离家出走。妻子不堪忍受打击精神失常。恩师在暑期一边照顾患病的妻子, 一边还在负责学校的维修和治安。

看到远方的学生来看望他,老师非常高兴,谈了他的生活,更多地谈到了学校的情况。 古浪县是个特贫县,拖欠教师的工资可以说年年都有,我7月回乡时,老师工资只领到2月。 为给妻子看病,何老师已债台高筑。

家乡实在太穷了,很多孩子连课本都买不起,开学时很多学生的课本费都向学校写欠条, 学校只好再欠书店的,等秋後再补收。一个学期二十几位老师的办公费用不足千元, 外人是无法想像他们是如何办学的。更无法想像他们在这种境遇中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

我诚恳地希望社会各界来关心他们——我的母校及母校的老师,我向多方呼吁, 即使只得到一些精神方面的关心,对他们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我一方面希望母校的老师能坚持下去,因为家乡的一代一代孩子需要教育; 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所改善。

编辑人语

一代一代的农家娃娃,得益于恩师的辛勤教诲,立业成才,飞出了山窝窝, 见识了精彩世界并创造着五彩人生。然而, 多少贫困地区的教师的孩子却陷入失学的困境 - 我们收到了许多这样的来信,读之心酸。

烛光照亮了孩子的脸,烛光也要温暖老师的心。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帮助老师摆脱贫困;这也是我们所能做的:让老师也能见识精彩世界, 让老师的孩子也有五彩人生。

附烛光办给吕建平老师的回函

吕建平同志:您好!

您信中提到的情况我们十分同情,自从烛光工程于1998年向全社会启动以来, 我们收到了许多来信来电,像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但因人力丶财力限制, 我们目前所能做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工作,范围相当有限。为此,我们感到十分的愧疚, 每每收到一封封求助的信件;每每想到信後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们心中就会觉得非常沉重...

您信中谈到的情况我们已做了记录,如有机会会给予适当考虑。但目前我们无法给您满意的回复, 给您坚定的承诺,我们只能努力地工作,因为我们知道还有许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需要我们的关心, 一支支在风中摇摆的烛光需要有人去呵护去关爱。

我们会给何玉祥老师寄去一些烛光工程的资料,虽然我们暂时不能在财力物力上给他帮助, 但我们希望他能感受到一分来自社会的温暖——我们坚信,烛光定会越燃越亮!

烛光工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