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库

助学改变命运:由大山孩子变成公益人

由大山至城市,由受助至助人,石群连走来一步一脚印。回顾贫困的出身,她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含笑和感恩。群连初中时因家贫差点失学,後来获助完成大学课程。毕业後她在北京工作多年,现在已能说一口地道北京腔普通话。骤眼看,难以想像她是来自贫困农村的苗族姑娘。她走出大山,走上各个讲台,培训农村发展的人才,并不是幸运之神的眷顾,靠的是她温柔而坚定的信念,而这颗美善的种子早在她接受到来自远方的帮助时已种下。

眼前的景色由农村山水转化成大千世界,但不变的,是小妮子单纯的心。受助摆脱贫困的她饮水思源,立志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

大山孩子的童年,读书得来不易

在湖南湘西的苗族山区成长,石群连在美丽的山水和匮乏的物质条件中度过一个简单朴素童年。「村里的人很真诚简单,外界看来我们不富裕,但大家都知足幸福」。纵然心中富足,但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她和哥哥弟弟三人的读书费用令家庭百上加斤。曾经有一次,家人为了交学费,打算把家中珍贵的两头耕牛卖掉。牛被人牵走时哭了,家人看到一直被视为命根的耕牛留下眼泪後,实在不忍心就决定不卖,只能继续为凑孩子们的学费而烦恼,往往迟了交学费,给老师点名,「最令我害怕是每次班主任点名说哪些孩子没交学费,每次都有我!小孩时也有自尊心,看到别的孩子爸妈有钱给他们交学费,特别难过。」

因为得来不易,小小年纪的群连已经体会到读书特别重要。「大山里的孩子只能靠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这是她爸爸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农村孩子也是聪明的,只要有足够的资源来培育,绝对不比城里的孩子差。比起其他传统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群连的父母是难得的开明。在非常贫穷的那几年,奶奶一度反对她上学,把机会让给哥哥弟弟,幸好父母和爷爷都支持她,再怎样辛苦也供所有孩子读书。爷爷虽然目不识丁,但懂得背诵古文,如三字经,聊天时喜欢引用古文,石群连因此受爷爷影响,喜欢读书,後来在大学还主攻文学。

 

遇上香港助学者,力劝上高中大学

贫穷是读书的最大阻力,除了没钱交学费,又经常吃不饱,「每周上学带一瓶酸辣椒,就吃这个(伴饭),营养不足」,石群连好不容易升到初三,让她遇到一班来自香港的有心人,开始接受到香港沃土发展社的助学。沃土社是由几名香港大学毕业生成立的小型慈善机构,一直关注湖南湘西的农村发展。「助学直接改变我的命运!」,现在她回亿起当年被力劝上高中考大学的经过,觉得世事「很神奇」。石群连当年初中毕业後,考不到重点高中,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大,故放弃读高中的机会,到张家界就读有关旅游的中专课程。在她开学不久,当时成立不久的香港沃土发展社几位创办人来到湘西探访,得知石群连的选择,意味着放弃日後升读大学的机会,觉得非常可惜,可是他们快要坐飞机离开,便想尽各种方法连系她,让她到张家界机场找他们。石群连戏剧性地在飞机起飞前一个小时赶到机场,被他们力劝继续念高中,日後考大学,学费由沃土社资助。这令石群连得以继续向大学梦进发。

不辜负助学者的期望,成为群连努力的动力。「高中是我学业生涯中最痛苦的3年!压力很大!」上了高中才发现在农村时是坐井观天,外面的世界那麽大,比自己强的人那麽多。受到的冲击其实令她成长不少。石群连在苗区成长,小学到初中都是用苗语上课,那时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中用普通话上课才发现出问题!基础不足并没有令群连气馁,她下了很大功夫去提升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农村家里晚上没电,但我家里有个煤油灯,好像是一个助学的善长送的,我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开那盏煤油灯在床上看书。」这盏煤油灯在石群连高中三年的艰难时期一直守护着她。

 

从事公益机构,关注农村发展

石群连三年高中的努力没有白费,成功考上湖南师范大学,主修汉言文学。毕业後她学以致用,在一家香港教育公司的深圳办公室当了两年中文编辑,之後到了一间基金会的北京办公室工作了一年多。两年前她加入了北京农禾之家。农禾之家是关注农村发展的公益机构,石群连说她一直在爱心之下成长,渐渐培养出关爱精神,加上她农村出身的背景,加入农禾之家简直是如鱼得水。她坦言:「(我)在农村长大,现在又服务农村,是一直离不开农村的孩子。

石群连感叹中国农村有很多未发展的潜力,「有很多事情能做,但(农村的人)不知道怎麽做,想做的人感到茫然,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不想回家。」石群连对农村发展有一份使命感,「我想改变小时候农村的(封闭)状态,让农村的人不再靠外力也能发展得很好。让农村的小孩也能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作为农禾之家的培训部主任,她希望透过培训让农村的人知道农村的天地多麽广阔,能做的事很多,也很有价值。这能够令人思想提升和改变的工作,为她带来很大的工作满足感。人是很少自己突然领悟到新的思维或理论,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给予理论知识,让听者领悟,带来更多思想上的冲击,避免固步自封,这对一向传统保守的农村社会尤其重要。曾经接受帮助而改变人生的她,对农村助学项目也有新的思考,觉得不能纯粹给予金钱,而要给予思想及精神上的帮助;给钱孩子不如扶持家庭,如拨发启动资金让家庭创业,自力更新。无论是贫困儿童上学问题或其他农村问题,由综合社区发展入手,才能令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谈到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压力,让来自农村的人明白理论後实践出来是最困难,所以农禾之家要为受训者提供一系列的支援,如组织建设丶能力建设丶发展规划丶专案资助丶资源连结等。石群连笑着说她是理想主义者,带有很多农村的情意结,大学同学对大企业的高工资或做公务员趋之若骛,她却不以为然:「对我来说没有吸引力,一直坚持做这个(农禾之家),虽然难看到成绩或很大的认可,但精神很满足。」此话不假,对话中完全能感受到石群连对工作的热诚。

改变农村的现象不能一蹴而就,石群连心中有数,但她仍会义不容辞地继续关注中国农村发展,推动公益,信念从不动摇。「要做先驱者,要改变一个国家不是要靠一个英雄,是靠有人先走一步,再带动其他人加入,是一群人的力量。」她在这条路上并不孤单,与同道中人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聚沙成塔。就如当年资助她的沃土社,付出的努力看似微小,不能完全消除农村孩子失学问题,却确实在改变一些人的生命及想法,今天所做的将会成为日後改变的一部分。

群连在助学者们身上感受到无偿的关爱精神,某程度上启发她走上日後的公益之路。「我想像他们那般在公益机构里面关注弱势群体,可能也会给人一些正面的改变丶一些收获和感动」。她与助学者的情谊难得一直维系至今。(完)